
如何在孩子面前示范「健康的情绪管理」
情绪管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,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、人际关系与学习能力。前额叶皮质要到25至30岁才会完全发展成熟,因此当孩子出现情绪失控时,最好的协助方式不是纠正行为,而是教导他们如何看见情绪、接纳情绪、调控情绪。作为父母,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示范健康的情绪管理,不仅帮助孩子学会处理情感,也有助于强化亲子关系。以下是五个步骤,帮助父母在孩子面前示范健康的情绪管理。
1. 觉察
首先,父母需要觉察自己的情绪。这意味着观察自身的身心状态,辨识与标名情绪。当能够「觉察」时,父母就能选择不受情绪的自动化反应所控制。学会辨识情绪的名称,能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自己,并向孩子表达情感。
2. 接纳
在觉察情绪后,负面情绪需要被接纳。这意味着允许自己的负面情绪存在,而不是抗拒或批判。负面情绪是认识自我的入口,通常隐含着未满足的需求或心理创伤。当父母能够接纳自己的情绪时,孩子也会学会如何接纳自己的感受。
3. 接触
接纳后,父母需「接触」这些情绪,感受它们对身心的影响。例如,注意到呼吸急促或背部紧绷的感觉。这种接触就像对待受伤的孩子一样,给予情绪陪伴与关怀。让孩子看到父母如何面对负面情绪,会帮助他们在未来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感受。
4. 抒发表达
抒发情绪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表达出来。无论是哭泣、写作还是运动,这些都是帮助释放情绪的方法。在情绪尚未平静之前,父母可以先自我对话或寻求他人协助,让情绪自然流露。重要的是要以健康的方式表达感受,而不是批评或责怪他人。这样,孩子能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情感。
5. 转化
最后,是探索情绪背后可能存在的「不健康思想」并进行转化。这包括改变思维模式,满足未被满足的需求。在这种自我转化的过程,父母可以成为情绪和行为反应的主人,不但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,也给孩子一个学习解决问题的榜样。
结论
在孩子面前示范健康的情绪管理是父母的重要责任,这对孩子的未来成长至关重要。透过这五个步骤,父母不但能增进自身的情绪素养,也能教会孩子一生受用的情绪管理能力,让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,更有信心与力量。
是次文章由计划社工王頴思姑娘供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