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开始「爱面子」, 如何让他建立真正的自信

「我以后都唔玩啦!」——一句因失败而放弃的话,背后可能藏着孩子脆弱的自我价值感。
在服务工作中,我们常遇到一些小学生,他们表现出强烈的「爱面子」行为:害怕失败、不愿承认错误、过度在意他人眼光……这些行为往往源自内在自信心的不足。
作为家长,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孩子从「面子」走向真正的自信?
一、理解「爱面子」的心理根源
小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发展的关键期,当他们缺乏安全感或过度依赖外在肯定时,就容易以「面子」来保护脆弱的自我。这种防卫虽然短期有效,但长远可能阻碍孩子面对挑战与成长。
二、营造安全的家庭氛围
哥哥乐乐(8岁)与妹妹佩佩(7岁)(玩数字咭游戏,游戏中每人有一个面具,如果答数学题目快而准确,可以画一笔在对方的面具上。妹妹经常输,因此不愿再玩。妈妈说:「只要好好学哥哥计数快,你便可以画哥哥的面具啦。」因为这样,佩佩便选择以后也不再玩数字游戏,甚至不愿参与有竞争性的游戏。
家庭是孩子建立自信的第一个安全区。我们可以尝试这样鼓励他们:
1. 鼓励而非比较
「佩佩做每条题目都好努力尝试作答,你都可以在妈妈的面具上画一笔!」
「你今天主动帮忙收拾书包,妈妈好欣赏你的负责!」
2. 允许犯错与学习
「题目虽然答错了,但你可以在自己的面具上画一朵靓花花!」
「水倒泻了唔紧要,你用布抹干就可以了。」
3. 表达情绪的空间
「你系咪因为被哥哥画面具而唔开心?」
「头先倒泻杯水,你系咪好惊,惊俾人闹?」
三、培养内在动机与自我效能
真正的自信来自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认同,而非外在表现。
1. 鼓励探索与尝试
「你愿意挑战自己玩数学游戏,已经系赢咗自己!」
「啲水倒泻咗,你觉得我哋可以点处理最好?」
2. 强化过程而非结果
「你由以前计唔到,到而家计得咁快,点做到架?」
「你见哥哥计得快都拍手鼓励佢,妈妈见到你咁开心,无论赢输都好值得!」
四、寻求专业协助
如果孩子的「爱面子」行为已影响到学习、人际或情绪发展,家长可寻求学校辅导老师或家庭服务社工的协助。透过游戏治疗、情绪教育或亲子沟通技巧,协助孩子逐步建立稳定的自我认同。
帮助孩子建立真正的自信,不是让他永远成功,而是让他在失败中仍相信自己有价值。当我们愿意陪伴孩子走过脆弱与挣扎,他们就能在爱与支持中,慢慢长出坚韧的自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