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  A  A

新闻中心

「过度育儿」与「放养式育儿」的平衡点在哪里?

日期: 2025.08.11   
「过度育儿」与「放养式育儿」的平衡点在哪里?


 
 
在当今社会,父母对育儿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,尤其是「过度育儿」和「放养式育儿」之间的辩论,成为许多家庭面临的挑战。曾经有家长向笔者表示自己在养育第一个小朋友时,为他订立很多规则,亦较为严厉,因而破坏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。因此家长避免重蹈覆辙,在养育第二个小朋友时,则选择了较为自由及迁就的管教模式,但使幼儿脾气变大,在纠正行为上变得十分困难。教育孩子,真的只有此两种育儿方式吗?在开始探讨「过度育儿」及「放养式育儿」的优缺点前,先了解其意思及分别。
 
「过度育儿」强调过份控制,「放养式育儿」主张自主
 
「过度育儿」是指父母对幼儿的生活及学习有过度的干预和控制,例如过度保护。家长会因幼儿的安危而过份限制他们的活动种类及范围。另外,部份家长会对幼儿有过高的期望,还未到合适年纪,已为他们安排了一系例的兴趣班及活动。此外,过度育儿的家长亦会控制幼儿的选择,使他们的自主性减少,导致依赖性增加。而「放养式育儿」则强调幼儿自由发挥,鼓励幼儿自行探索。幼儿亦可自行决定学习方式,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,培养责任感。
 
两种育儿方法,有利亦有弊
 
「过度育儿」的缺点固然是幼儿缺乏解难能力及独立性,而且受着家长的过度控制之下,幼儿亦感到心理压力,有碍他们表达自己。不过「过度育儿」亦有其好处,就是家长可以提供稳定环境让幼儿成长,而且他们在学习上的表现亦较为稳定。至于「放养式育儿」,看似有不少优点,如促进幼儿独立性及创造力,他们亦会较为有自信,相信自己的能力。不过,「放养式育儿」亦有其缺点,如部份幼儿可能容易陷入游戏和娱乐中,而忽略了学习。家长亦担心平日缺乏指导幼儿行为,可能会导致他们欠缺自律和纪律性。
 
吸取各优点,缔造适当的管教方式
 
其实育儿道路上并没有完全正确的方式,最重要是找到适合的平衡点。以下是平衡上述两种育儿方法的一些建议:
 
  1. 设定界限:在鼓励孩子自主探索的同时,设定合理的界限。这样可以保障在父母的规范下,亦可促进孩子的独立性。例如,1-2岁的幼儿可以在家中自由探索及玩乐,但需在铺设的软垫的游戏范围内进行,给予幼儿有规范的自由度。又例如,3-6岁的幼儿可以选择玩乐的形式,但前提下需要完成功课,藉此让幼儿感受规范下的自由。
  2.  因材施教:根据孩子的个性、兴趣及需求,灵活调整育儿方式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,父母应该学会观察并调整。例如家长可留意幼儿喜欢哪一类感官刺激,如发现他喜欢不同的色彩形状,家长可以多提供艺术用品,让幼儿发挥创作的能力。避免过度控制幼儿的兴趣,反而有机会促使他们的兴趣成为才能。
  3. 沟通与支持:任何的管教方法离不开与幼儿保持良好的沟通,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,并提供适当的支持。这样避免了幼儿与家长相处时感到有心理压力而不表达想法,同时亦让幼儿感受到家长愿意聆听的心。建议家长可以与幼儿在睡前有回顾当日经历的时间,了解幼儿每日所发生的事情及其心情,同步地可让幼儿多练习表达自己。
 
反思孩子性格,选择合适管教模式
 
育儿方法并不限于「过度育儿」及「放养式育儿」此两种方法。父母在选择育儿方式时,应该反思自己的价值观,并观察幼儿性格,选择符合孩子需求的管教模式。不过无论执行任何管教模式时,父母的坚持及耐性才是管教的关键元素。要做一个爱与管教平衡的家长实在不容易,这也是一个所有家长也要学习的课题,大家一同努力!
 
是次文章由计划社工 Michelle 供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