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  A  A

Newsroom

當父母角色多變,如何不迷失自我

Date: 2025.10.23   

當父母角色變,如何不迷失自我

 

隨著時代及社會進步,現代的父母角色多變,不僅是照顧者,還可能是教育者、情緒支持者、家庭經濟的支柱,甚至是孩子的朋友或玩伴。不同角色有著不同的期望及要求,來自於自己及他人的要求,很容易讓人感到壓力重重、失去目標,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及情緒浪濤中迷失自我,父母們應如何保持澄明心態,不會迷失自我:

1. 認清「完美父母」是迷思

不需要事事做到100分,孩子也不需要一個完美的父母。同樣地,父母也要接納孩子的成長是在經歷不斷嘗試,犯錯,學習,累積經驗及改進過程。父母以身教去示範,接納不完美以及不斷改進的「我」。

2. 反思自我,認識內心的冰山
有時你的情緒反應,如:焦慮及擔心,其實是因為內在需要,好像當你強烈想給予孩子優良生活/學習條件時,可能是你想滿足自己曾經缺乏的部分。當自己分清楚「我」和「孩子」需要,感受壓力源於自身需要的不滿足,同父母角色及「孩子」需要無關,父母能專注處理自己需要及感受。

3. 保留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

每天留一段時間給自己,不是為了孩子、不是為了家庭,而是純粹為了專注及關顧自己需要。無論生活如果忙碌,每天抽15分鐘時間讓自己「心流」,沉浸在閱讀、靜觀、聽音樂或運動等。


心流(
Flow是一種心理學上的極致體驗,由心理學家米哈里 · 契克森米哈賴(Mihaly Csikszentmihalyi)提出,是指人在從事某項活動時,完全投入、忘我、並感到深度滿足的狀態。

心流的八大特徵

當你進入心流狀態時,通常會出現以下現象:

  1. 明確的目標: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並清楚想達成什麼。
  2. 全神貫注:注意力高度集中,外界干擾被屏蔽。
  3. 即時回饋:你能立刻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。
  4. 挑戰與技能平衡:任務難度剛好匹配你的能力。
  5. 忘我投入:你不再意識到自己,只專注於當下。
  6. 主控感:你感覺自己掌握了這件事。
  7. 時間感扭曲:幾小時像幾分鐘,或反之。
  8. 深度愉悅:完成後感到滿足、充實、甚至幸福。


4. 
辨識並打破「內化的父母聲音」
很多父母由於童年經驗或接收過多外在期望、壓力及要求,不自覺地為自己設限,定立了固化要求,如:「你應該…」「你必須…」的內在聲音,甚至常常同其他人比較,貶低自己價值、能力或表現,因此提高個人覺察能力對父母是十分重要,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與選擇,放寬身上枷鎖才能做自由自在的父母,真正享受做父母的樂趣及成功感。

保持自我並不自私,它是你能夠持續給予的根基。透過覺察、接納、角色切換、情緒照顧與自我空間的建立,你不只是更好的父母,也是在活出一個更真實、更有力量的自己。

 

是次文章由社工溫琳姑娘供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