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過度育兒」與「放養式育兒」的平衡點在哪裡?
在當今社會,父母對育兒方式的選擇越來越多,尤其是「過度育兒」和「放養式育兒」之間的辯論,成為許多家庭面臨的挑戰。曾經有家長向筆者表示自己在養育第一個小朋友時,為他訂立很多規則,亦較為嚴厲,因而破壞了與幼兒之間的關係。因此家長避免重蹈覆轍,在養育第二個小朋友時,則選擇了較為自由及遷就的管教模式,但使幼兒脾氣變大,在糾正行為上變得十分困難。教育孩子,真的只有此兩種育兒方式嗎?在開始探討「過度育兒」及「放養式育兒」的優缺點前,先了解其意思及分別。
「過度育兒」強調過份控制,「放養式育兒」主張自主
「過度育兒」是指父母對幼兒的生活及學習有過度的干預和控制,例如過度保護。家長會因幼兒的安危而過份限制他們的活動種類及範圍。另外,部份家長會對幼兒有過高的期望,還未到合適年紀,已為他們安排了一系例的興趣班及活動。此外,過度育兒的家長亦會控制幼兒的選擇,使他們的自主性減少,導致依賴性增加。而「放養式育兒」則強調幼兒自由發揮,鼓勵幼兒自行探索。幼兒亦可自行決定學習方式,讓幼兒學會自我管理,培養責任感。
兩種育兒方法,有利亦有弊
「過度育兒」的缺點固然是幼兒缺乏解難能力及獨立性,而且受著家長的過度控制之下,幼兒亦感到心理壓力,有礙他們表達自己。不過「過度育兒」亦有其好處,就是家長可以提供穩定環境讓幼兒成長,而且他們在學習上的表現亦較為穩定。至於「放養式育兒」,看似有不少優點,如促進幼兒獨立性及創造力,他們亦會較為有自信,相信自己的能力。不過,「放養式育兒」亦有其缺點,如部份幼兒可能容易陷入遊戲和娛樂中,而忽略了學習。家長亦擔心平日缺乏指導幼兒行為,可能會導致他們欠缺自律和紀律性。
吸取各優點,締造適當的管教方式
其實育兒道路上並沒有完全正確的方式,最重要是找到適合的平衡點。以下是平衡上述兩種育兒方法的一些建議:
反思孩子性格,選擇合適管教模式
育兒方法並不限於「過度育兒」及「放養式育兒」此兩種方法。父母在選擇育兒方式時,應該反思自己的價值觀,並觀察幼兒性格,選擇符合孩子需求的管教模式。不過無論執行任何管教模式時,父母的堅持及耐性才是管教的關鍵元素。要做一個愛與管教平衡的家長實在不容易,這也是一個所有家長也要學習的課題,大家一同努力!
是次文章由計劃社工 Michelle 供稿